中国医疗美容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疗美容》CN11-6007/R月刊,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属于医药卫生类临床医学期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为本刊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整形外科)主任赵振民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科主任谭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吴文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亓发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教授为本刊副主编(排名不分先后)。邮发代号82-366。目前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本刊为唯一的国家级的涵盖医疗美容全学科的学术期刊,办刊着眼于医疗美容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新理论、新技术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医疗美容的稳步、健康发展,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给予医疗美容工作者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刊登文章以近年重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为主,辅助医疗美容工作者临床、科研决策。

泡腾片服用常见误区及正确方法

时间:2025-08-27 14:32:46

误区一:直接口服或含服泡腾片

危害分析

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崩解剂,遇水后迅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若直接放入口腔,会在唾液中发生反应,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气体,可能导致:

气道堵塞引起窒息(尤其儿童和老年人风险极高)

胃肠道不适(腹胀、腹痛、打嗝)

食道黏膜损伤

典型案例

2017年央视《见证》报道:18个月大婴儿因直接吞服泡腾片导致窒息死亡,抢救无效

2022年西安某医院案例:成人直接吞服阿司匹林泡腾片后出现严重呛咳,需紧急抢救

权威警示

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泡腾片严禁直接口服或含服,特别是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2023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

误区二:使用热水冲泡泡腾片

危害分析

维生素类泡腾片(如维生素C)遇高温易氧化分解,药效损失可达30%-50%

部分药物成分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变化,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高温会破坏泡腾片的崩解平衡,影响溶解速度和效果

科学依据

维生素C在60℃以上环境中稳定性显著下降,80℃以上几乎完全分解

泡腾片崩解原理是酸碱反应,无需高温辅助,40℃以下温水即可满足需求

正确做法

使用40℃左右的温开水(手感温热不烫)冲泡,水量以150-200毫升为宜

误区三:未完全溶解就饮用

危害分析

未溶解的药物颗粒可能刺激口腔和食道黏膜

继续崩解产生的气体可能引起呛咳或腹胀

药物分布不均可能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识别方法

观察气泡状态:完全溶解后气泡会自然消失,不再有"滋滋"声

等待时间:一般需要1-5分钟,具体以气泡完全消失为准

正确步骤

1. 将泡腾片放入温水中

2. 等待至气泡完全消失(约1-5分钟)

3. 轻轻搅拌后饮用

正确服用方法总结

基础步骤

1. 准备150-200ml温开水(40℃左右)

2. 将泡腾片放入水中

3. 等待1-5分钟至完全溶解

4. 搅拌均匀后立即饮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服用,严禁自行取用

老年人:建议使用带刻度的杯子,确保水量和溶解时间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注意泡腾片中的钠含量,每日摄入量不超过推荐值

储存要求

密封保存在干燥处,避免潮湿

远离儿童可接触区域

开封后尽快使用,避免长期存放

权威来源

国家药监局2023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学部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中药师建议

《中国药典》泡腾片剂型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