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疗美容》CN11-6007/R月刊,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属于医药卫生类临床医学期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为本刊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整形外科)主任赵振民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科主任谭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吴文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亓发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教授为本刊副主编(排名不分先后)。邮发代号82-366。目前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本刊为唯一的国家级的涵盖医疗美容全学科的学术期刊,办刊着眼于医疗美容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新理论、新技术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医疗美容的稳步、健康发展,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给予医疗美容工作者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刊登文章以近年重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为主,辅助医疗美容工作者临床、科研决策。
阴天不防晒?小心肌肤加速衰老
时间:2025-08-07 16:27:13
许多人认为阴天无需防晒,实则大错特错。云层如同布满孔隙的筛子,仅能过滤部分中波紫外线(UVB),而穿透力极强的长波紫外线(UVA)几乎能毫无阻碍地穿透云层,抵达皮肤真皮层。数据显示,阴天仍有高达90%的UVA持续作用,这正是导致皮肤光老化、色素沉着的隐形杀手。若长期忽视阴天防晒,等同于放任胶原蛋白被无声瓦解,细纹和色斑会加速显现。
防晒霜:阴天的“隐形防护盾”
选择防晒产品时,需关注PA值(针对UVA的防护等级)和SPF值(针对UVB的防护能力)。阴天建议使用PA++以上的广谱防晒霜,配合每2-3小时补涂一次的策略。实验证明,即使多云天气,未防护的皮肤在户外活动3小时即可出现轻微红斑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防晒霜需涂抹足量(约1元硬币大小覆盖全脸),并优先选择含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晒剂,这类成分能像镜面般直接反射紫外线。
光敏食物:晒黑风险的“加速器”
除了紫外线,某些常见食物中的光感性物质会与紫外线发生协同作用,大幅提升晒黑风险。柠檬、菠菜、芹菜等蔬果富含呋喃香豆素和叶绿素,这些物质如同潜伏的“光敏催化剂”,食用后经阳光照射会引发光毒性反应,导致黑色素异常活跃。临床观察发现,连续三天大量食用光敏食物的人群,在同等紫外线暴露下,色素沉着程度比普通饮食者高40%。
风险管控的黄金法则
对于户外工作者或夏季出游人群,建议采取“双轨防护”策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高峰时段避免食用光敏食物;若必须摄入,可采用焯水处理(如菠菜焯烫30秒可破坏80%光敏物质)或改在晚餐食用。同时搭配含维生素C(如草莓、猕猴桃)的抗氧化食物,能中和光敏反应产生的自由基。皮肤科医生特别提醒,服用抗生素或患有肝肾功能异常的人群,光敏反应会呈几何级数放大,这类人群需严格执行“防晒+忌口”双重防护。
全年防晒的认知升级
紫外线强度与季节的关系常被误解。实际上,冬季雪地反射可使紫外线辐射增强80%,而夏季潮湿空气中的水珠会产生透镜效应,聚焦紫外线穿透角质层。建议建立“防晒指数”概念:当紫外线指数≥3时(可通过天气APP查询),无论阴晴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值得强调的是,玻璃仅能阻挡约60%的UVA,靠窗办公者仍需涂抹防晒产品。
将科学防护转化为日常习惯,才能真正阻断光老化链条。从今天起检视你的餐桌和化妆包,别让阴天和美食成为肌肤健康的双重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