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疗美容》CN11-6007/R月刊,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属于医药卫生类临床医学期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为本刊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整形外科)主任赵振民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科主任谭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吴文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亓发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教授为本刊副主编(排名不分先后)。邮发代号82-366。目前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本刊为唯一的国家级的涵盖医疗美容全学科的学术期刊,办刊着眼于医疗美容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新理论、新技术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医疗美容的稳步、健康发展,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给予医疗美容工作者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刊登文章以近年重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为主,辅助医疗美容工作者临床、科研决策。
65亿降糖“药王”迎战国采:专利枷锁卸下后的市场变局
时间:2025-07-18 14:52:29
随着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国采”)名单的公布,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磅药物——二甲双胍及其复方制剂成为焦点。这款年销售额曾突破65亿元的“药王”,在专利保护到期后,正面临仿制药大规模入局的冲击。这场博弈不仅关乎药企利润,更将重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选择与支付成本。
专利松绑:原研药垄断时代的终结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其原研药“格华止”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化合物专利陆续到期,国内仿制药企业迅速涌入赛道。例如,华东医药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在原研专利2022年到期后即启动上市计划。目前,国内已有121个盐酸二甲双胍片生产批文,信谊天平、北京四环、华南药业等企业均参与竞争。专利壁垒的消失,如同打开闸门,让仿制药的洪流冲入原本由原研药独占的“黄金赛道”。
国采战场:价格厮杀与准入博弈
第十一批国采拟纳入的55个品种中,达格列净、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等降糖药赫然在列。然而,并非所有复方制剂都能轻松“上车”。以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为例,尽管已有3家通过一致性评价,但根据第十批集采规则,需至少7家企业竞争方可纳入,因此其进入第十一批国采的概率较低。这种“门槛”设计,既是对市场充分竞争的考量,也间接保护了部分药企的利润空间。
疗效争议:仿制药能否比肩原研?
尽管仿制药在价格上具备优势,但患者最关心的仍是疗效。二甲双胍仿制药与原研药(格华止)的对比一直存在讨论。从药学等效性看,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需与原研药在活性成分、剂型、规格等方面保持一致;但临床实践中,辅料差异或生产工艺可能影响药物释放速度,进而导致个体疗效波动。这如同“同样的菜谱,不同厨师做出的口味差异”,考验着仿制药企业的技术沉淀。
市场重构:从“一家独大”到“群雄逐鹿”
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市场格局正从“金字塔”向“蜂窝”转变。一方面,国采通过“以量换价”压缩药价,例如此前集采中二甲双胍片单价降至几分钱一片;另一方面,复方制剂(如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因技术门槛较高,仍能维持一定溢价空间。对药企而言,能否在成本控制与研发投入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在“后专利时代”存活。
患者受益:降糖治疗的普惠化未来
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患者。集采推动药价下降后,二甲双胍的年治疗费用可从千元级降至百元级。而仿制药的普及,也让更多基层患者获得与一线城市同质的治疗选择。不过,医生与患者也需警惕低价竞争下的质量风险,合理权衡“性价比”与“疗效确定性”。
65亿市场的震荡远未结束。随着国采常态化推进,二甲双胍的故事将成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的缩影——从依赖专利保护到拥抱充分竞争,从高价垄断到普惠医疗。这场“松绑”后的混战,终将推动行业走向更高效、更透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