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美容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医疗美容》CN11-6007/R月刊,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属于医药卫生类临床医学期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为本刊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整形外科)主任赵振民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科主任谭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吴文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亓发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教授为本刊副主编(排名不分先后)。邮发代号82-366。目前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本刊为唯一的国家级的涵盖医疗美容全学科的学术期刊,办刊着眼于医疗美容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新理论、新技术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医疗美容的稳步、健康发展,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给予医疗美容工作者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刊登文章以近年重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为主,辅助医疗美容工作者临床、科研决策。

这类药致下肢水肿!速看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5-04-28 15:48:23

在医疗领域中,药物的副作用是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内容。有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引发一些特定的不良反应,其中下肢水肿就是较为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那些可能导致下肢水肿的药物,让大家对此有更清晰的认识。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然而,正是由于其对血管的作用,可能会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下肢水肿。例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部分患者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这种水肿通常在用药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表现为双脚或小腿的肿胀,按压时可能出现凹陷。一般来说,轻度的水肿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可能会逐渐减轻。但如果水肿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就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降压药物。

激素类药物也是导致下肢水肿的“嫌疑犯”之一。激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引发下肢水肿。同时,激素还可能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导致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减少,造成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水肿。比如一些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激素的用量,并可能会同时给予利尿剂等药物来缓解水肿症状。

某些抗抑郁药物也可能与下肢水肿有关。抗抑郁药物主要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但部分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水盐代谢,导致下肢水肿。例如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中的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肿胀、麻木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或者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减轻水肿。

除了上述几类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也可能诱发下肢水肿。比如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常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长期大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水钠排泄障碍,进而引发下肢水肿。另外,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包括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从而引起下肢水肿。

了解了这些可能导致下肢水肿的药物后,我们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格外谨慎。患者在用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下肢水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药物的副作用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只要我们正确使用药物,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