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疗美容》CN11-6007/R月刊,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属于医药卫生类临床医学期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为本刊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整形外科)主任赵振民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科主任谭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吴文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亓发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教授为本刊副主编(排名不分先后)。邮发代号82-366。目前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本刊为唯一的国家级的涵盖医疗美容全学科的学术期刊,办刊着眼于医疗美容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新理论、新技术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医疗美容的稳步、健康发展,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给予医疗美容工作者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刊登文章以近年重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为主,辅助医疗美容工作者临床、科研决策。
临床工作材料中关于科研成果的审核要点有哪些?
时间:2024-12-04 09:33:43
在临床工作材料中,科研成果的审核要点主要集中在医学论文和科研课题这两个方面:
医学论文
期刊资质与认可度
正规性:首先要确保论文发表的期刊是正规合法的。正规医学期刊应具备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审核人员会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官方渠道核实期刊信息,避免非法期刊或 “山寨” 期刊。
级别与影响力:期刊的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质量。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在学术界通常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例如,被北大核心、科技核心收录的期刊,其论文往往经过更严格的同行评审,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评审中更具优势。与专业领域的相关性:论文主题必须与申报者的临床专业领域紧密相关。
论文内容质量
创新性:审核重点关注论文是否有新的观点、方法或发现。
科学性和严谨性: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到结论推导,整个过程都要符合科学规范。研究设计应合理,如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等科学的研究方法,样本量足够且具有代表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数据来源要可靠,统计分析方法要正确恰当,结论应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不能随意夸大或歪曲。
实用性和临床价值: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具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贡献与署名顺序
作者身份真实性:核实论文作者是否真实参与了研究和写作过程。一般通过查看论文原始数据记录、实验过程记录等方式,确认申报者是真正的作者。
贡献程度评估:明确申报者在论文中的具体贡献。如果是第一作者,通常应是研究的主要执行人,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初稿撰写等工作;通讯作者一般负责整个研究项目的策划、指导以及论文的最终审核等工作。对于合作论文,需要根据作者的具体分工,如参与实验操作、病例收集、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环节来判断申报者的贡献比例,评估其在论文中的作用是否与署名相符。
科研课题
课题立项与级别
立项合法性和规范性:审核课题是否经过正规的立项程序。查看课题立项申请书、审批文件等,确认课题是由国家、地方科研管理部门(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省级科技厅等)或正规学术机构立项的,立项过程有严格的评审和审批环节。
课题级别与重要性:课题的级别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家级科研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课题等高级别课题通常意味着更高的研究价值和难度。不同级别的课题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不同,高级别课题会为申报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研究过程与成果
研究计划执行情况:查看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中期报告、年度进展报告等,了解申报者是否按照课题立项时的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例如,是否按时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实验任务、数据收集工作,研究进度是否符合预期。
研究成果的质量和价值:审核课题结题报告,评估研究成果的质量。成果可以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撰写的专著、研发的新技术或产品等。例如,课题成果是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或者是否产生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技术(如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新的临床治疗指南的制定等),这些成果是否对临床工作或医学领域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个人在课题中的角色与贡献
角色明确性:确定申报者在课题中的角色,如课题负责人、主要参与者等。课题负责人通常需要对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全面负责,包括课题的策划、组织实施、经费管理、成果总结等诸多方面;主要参与者则在课题的某些关键环节(如实验研究、数据处理等)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贡献评估:详细了解申报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贡献。例如,作为课题负责人,是否成功组织了跨学科团队进行研究,是否有效地协调了各方资源;作为主要参与者,在具体的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研发等环节的贡献程度如何,这些贡献是否与申报职称要求的科研水平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