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医疗美容》CN11-6007/R月刊,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学术期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属于医药卫生类临床医学期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为本刊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整形外科)主任赵振民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科主任谭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吴文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亓发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教授为本刊副主编(排名不分先后)。邮发代号82-366。目前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本刊为唯一的国家级的涵盖医疗美容全学科的学术期刊,办刊着眼于医疗美容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新理论、新技术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医疗美容的稳步、健康发展,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给予医疗美容工作者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刊登文章以近年重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为主,辅助医疗美容工作者临床、科研决策。
一场技能大赛带动的不只是技艺升级
时间:2023-04-13 15:45:47
这两天,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吸引不少人的关注。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这项赛事为广大文物工作者搭建起了展示技能、互学互鉴的广阔平台。经过激烈角逐,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等6个竞赛项目,共产生一等奖10名、二等奖22名、三等奖42名。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一场技能大赛,不仅有助于激发广大文物工作者学习技能、提升技能,同时对于推动文物保护领域的技术交流和人才进步,促进文物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其实,不仅在文物行业,“以赛促建”这种活动模式广泛存在于在各个细分行业中。
比赛不仅仅是竞争,更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比赛中,参赛者可以与其他队伍的专业人才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技术和经验,及时了解掌握业内最先进的技术经验,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彼此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因此,技能大赛也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以赛促建”可以激励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助力科技研发。同时,有利于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系统有效地挖掘企业需求,有的放矢、下大力气解决共性问题。
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创新大赛,鼓励社会大众和企业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可以激发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在比赛中涌现的优秀成果案例,能为相关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方案,将先进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激发创新热情,实现产学研融合研发的良性循环。例如,智能制造大赛可以推动普及信息技术,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医疗科技大赛可以推动医疗科技的发展,展示和推广先进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大赛比赛体系,无疑将更好发挥“以赛促建”的作用。职业技能类赛事,可主要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各类行业企业负责承办。建立比赛激励机制,获奖者不仅收获物质奖励,还可在评职称、晋升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先权。当前,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功能,善于把握利用“以赛促建”的育人优势,开展教学比赛、校园技能大练兵等,促进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技能和思想素养。
当下,人工智能突飞猛进,针对这一未来科技趋势,更有必要未雨绸缪,通过“以赛促建”,如举办人工智能算法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自然语言处理大赛等,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赛促建”也要与时俱进,及时对赛制迭代升级,利用新技术服务赛事活动。简单来说,每一场比赛都会产生海量数据,对此,应当制定赛事活动大数据采集利用规则,合规使用比赛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助力技术改进升级,挖掘数据背后的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技术成果更好地转化应用。